
当下,我国正面临着
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的
历史性交汇时期
如何实现未来经济的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无疑将是实现
这一目标的第一推动力
在这里,分享一篇
Dell EMC中国研究院总监
贾真博士的文章
从一位从事创新研究工作
十多年的专家笔下
了解数字化时代创新工作
如何开展
并更进一步地
如何让创新成果实现落地
当今信息时代,科技高速前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信息安全,智能硬件等等领域,蓬勃发展。学术界工业界都取得了不少技术突破。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行业领军公司,戴尔科技集团也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多种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在如此欣欣向荣的创新大潮中,如果更好地促进创新,管理创新,落地创新,本文根据笔者过往十多年创新研究的经历分享一些经验。
如何有效地提出创新想法
提出新的概念是整个创新流程的第一步,本文对于如何更好的提出创新有以下三点具体建议:
▋创新一般是基于前人的工作基础,做出增量改进,从小的量变累积到大的量变,最后取得技术突破达到质变。为了了解前人的工作,我们鼓励多参加学术界会议,论坛,工业界展会等其他技术交流分享活动,充分了解学术界最前沿技术方向以及发展动态。同时日常我们也鼓励关注技术领域的公众号以及科技网站等,时刻保持好奇心与热情去了解技术发展新的动态。了解多了,见识多了,思考多了,我们的思路自然就开阔了,创新的想法也就会源源不断涌现。
▋工业界创新需要有相应的商业价值。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如果不接地气,不能给公司带来价值,是无法长久的推进下去。为了有商业价值前景,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需要和公司的市场,产品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多多沟通,了解他们收集的客户需求,了解他们目前产品开发的计划以及解决方案中的痛点。我们消化吸收这些信息,当我们脑海里思考新点子的时候,潜意识中自然就会和这些商业需求有所关联。
▋创新的概念不应该一开始目标过于远大宏伟。这主要有两个弊端:1)容易忽略具体实现过程中的风险细节,如果忽略一些关键风险,没有做出详尽的计划,有可能导致项目前进到一半就失败;2)概念如果太宏伟,也不利于根据学术界工业界技术发展的成果调正我们的策略。
一般大公司的研究课题很少情况下会投资巨大,等待十年。一般创新研究项目都会以一个季度,半年或者一年为单位来评估技术研究的进度。如果方向出现偏差或者前进风险过大,我们就应该及时调整。创新的概念应该都有一个明确的远景,但是同时也要有阶段性近期目标,我们需要通过取得短期的胜利实时调正策略从而取得长期的胜利。
如何严谨地管理创新项目
创新项目的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产品开发项目的管理,需要借鉴恰当的流程工具来推进。创新项目的管理本文有以下的经验分享。
图一:创新研究项目管理的五个阶段
01、创新项目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Stage)(如图一),通过这五个阶段的推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项目的进度,把控创新研发的质量。
创新概念的形成。根据文章之前的介绍,我们首先应该有效的通过关注科技界的发展结合公司的商业需求,形成新的创新概念。
创新概念的论证。我们通过设计原型来论证创新概念的可行性,这些原型无需全方位考虑新概念产品化的需求,原型的主要目的是来论证新概念理论原理的可行性。
创新概念的风险分析。通过第二阶段的论证,如果概念切实可行,我们会在这个阶段对于新概念的原型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把将来产品化以及可能导致失败的各方面的风险都详细罗列出来。
针对于第三阶段分析出来的主要风险,我们会根据风险等级高低,重点安排人力资源把高等级风险处理降低为低等级风险。通过这个风险等级降低过程,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测试我们的创新概念的原型,提高原型系统的成熟度以及稳定性。
创新概念的技术交接。完成了风险降低的阶段后,我们需要为创新概念的最后产品化落地做准备。我们在这个阶段花时间整理详细的说明文档,高质量的软件程序以及完善的测试结果,为新概念向产品团队的交接做好准备。
根据以上的五个阶段,我们在每个阶段的后期举行完善的评估审核。如果一个创新项目的没有完成本阶段的任务,我们应该先控制进度完成当前阶段的工作,而不进入到下一阶段。同时对于创新研究,我们大部分情况下主要开展阶段一到三的工作,如果原型比较成功,风险可控,商业价值及产品落地前景比较明朗,我们会进入第四以及第五阶段,开展后续更加严谨的测试改进工作,为产品落地打下基础。如果通过原型论证和风险分析,我们决定不进入第四第五阶段,我们也需要完善相关的项目文档,保护好知识产权,把研究过程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团队,为后续的创新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02、除了上面的阶段性的项目流程工具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TRL)来衡量创新技术的成熟度。TRL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开发的项目衡量技术成熟度的一种方法。使用TRL可以在不同类型的技术中实现技术成熟度的一致的统一的讨论。
TRL基于1到9的等级,其中9是最成熟的技术。自21世纪初以来,TRL广泛的应用于各国创新项目的管理中。例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防部一直使用该方法,到2008年欧洲航天局也在使用这一方法,欧盟委员会建议欧盟资助的研究和创新项目在2010年采用该方法,因此2014年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中使用了TRL。
图二: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的概念示意图
具体而言,如图二所示,TRL的九个阶段主要涉及以下(以NASA的航空航天设备开发为实例):
1.TRL 1:相关问题的理论基础的调研以及总结
2.TRL 2:形成相关解决问题的新概念以及应用实例的总结
3.TRL 3:新概念的理论分析,关键功能实验以及概念可信性证明
4.TRL 4:新概念在实验室环境中的关键组件验证
5.TRL 5:新概念在相关真实运行环境中的关键组件验证
6.TRL 6:新概念的系统/子系统模型在相关真实环境中的原型演示(地面或者空中)
7.TRL 7:新概念的完整系统在太空环境中进行系统原型演示
8.TRL 8:新概念的完整系统通过测试和演示完成实际系统和飞行资格(地面或者空中)
9.TRL 9:新概念的完整系统通过成功的任务操作证明了实际系统飞行
借鉴TRL,一般创新项目达到TRL 6基本就完成了新技术研究工作。后续的TRL过程就应该交接给产品团队,让他们继续后面的测试以及最终产品化的改进工作。
如同前文所述,我们也需要举行严谨的TRL评估审核,对于每一个TRL阶段,都需要有足够的理论以及实验分析证明创新的概念通过了本TRL后才能进入下一个TRL。TRL的工具也可以很好的和前面介绍的Stage的流程很好的结合,比如一般阶段一到三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于TRL的1到4,阶段四到五的工作主要针对于TRL5和6。这两个工具和流程可以有效的相互借鉴,充分协助我们对于创新的研究项目进度把关。
如何更好的落地创新成果
通过之前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提出创新想法的建议,管理创新项目的流程工具,下面我再分享几点关于如何促进创新项目的落地。
分享
➤ 创新团队需要尽早更多和产品团队互动。产品团队会定期更新产品发展路线图。通过积极的沟通,我们能够尽早的把创新的概念以及成果传输给产品团队,同时从产品团队收集到新的需求,产品团队也可以把创新团队新的想法放到未来的发展路线图。通过这样的交流沟通的过程,我们能够保证创新的想法有有效的渠道落地。
➤ 创新团队需要保证知识产权的策略得到足够的研究和保护。每当我们有新的概念,新的成果,我们应该尽快启动专利申请流程。专利对于公司而言非常有商业价值,除了可以给我们自己的创新有继续改进开发的自由度以外,也能限制竞争对手以及其他机构提出类似概念的产品。有时候新的概念无法马上应用到公司产品中,这个时候专利也可以带来额外的商业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专利的授权获得新的利润。
➤ 创新的想法如果得到产品团队的认可,有计划放到产品未来发展的路线图中,这时为了更好的推进技术交接,创新团队需要对技术文档以及软件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创新概念的技术说明文档,软件程序的内部说明,还是实验的测试文档结果分析,都需要清楚完整,内容正确详实。只有提供完整清楚的文档,规范的软件以及全面的测试,我们才能保证创新的成果能够很好的被产品团队吸收消化。
➤ 创新项目为了能够有持续的落地计划,也需要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积极和产品团队沟通。技术发展路线图可以按照图三作为一个实例开发。技术发展路线图可以清楚说明未来我们会继续掌握开发那些新的技术,这些技术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每隔一段时间的我们创新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商业价值。通过创新计划路线图,我们可以形成一个长远清楚的技术发展策略,同时也可以利用我们的技术创新路线图去影响产品的发展路线图,使得未来的产品开发可以更加有效的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需要强调的是,技术创新路线图并不是一成不变,我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季度或者每半年)根据科技界技术发展趋势做出调整。
图三:技术创新路线图示例
本文前半部分中,我分享了一些关于创新概念的提出,创新项目的管理以及创新项目的落地的经验。作为戴尔科技集团的主要前沿研究机构创新引擎“Dell EMC中国研究院” ,我们也在探索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创新流程以及管理方法。本文后半部分,我把Dell EMC中国研究院简要介绍了一下,希望有兴趣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朋友们未来可以加入我们的团队。
Dell EMC中国研究院介绍
Dell EMC中国研究院是首席技术官办公室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研究院,主要从事新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产品原型开发与孵化,并积极开展高校合作及标准化组织工作。作为公司的 “早期预警系统” (Early Warning System) ,Dell EMC中国研究院致力于研究与探索新兴技术,影响公司技术战略方向,为公司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始终以深入探索和研究新兴技术领域、发现战略机遇与挑战并产出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己任。
Dell EMC中国研究院
Dell EMC中国研究院的愿景
•根植中国,成为全球顶级的研究机构和先进技术中心
Dell EMC中国研究院的使命
•前沿技术研究与创新
•致力于与国内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及工业界合作伙伴的广泛合作
•在中国学术界和工业界建立重要影响力
Dell EMC中国研究院的经营原则
•我们发展我们的员工,我们诚信行事,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我们敏捷,在逆境中工作,并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我们相信所有实验都是有价值的,我们也会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并找到可行的方法
•我们清楚,广泛,及时地传达我们研究的结果
•我们不断创新,为公司创造优势
•我们对于关系公司战略的重要技术事项上会积极有建设性的发声
Dell EMC中国研究院的研究领域
云原生基础架构和软件(Cloud-native infrastructure and software),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网络信息安全,下一代网络技术,智能硬件架构等。
Dell EMC中国研究院的典型研究项目
➤ GPU as a Service(GPUaaS):实现高效的GPU虚拟化共享技术,支持裸机、虚拟机及容器方式部署运行。支持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帮助客户解决成本、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挑战,大大简化使用GPU进行深度学习的流程。
图四:GPU as a Service (GPUaaS)
➤ 多云环境下去中心化数据保护: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多云环境下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保护,实现便捷的跨云数据移动,避免vendor lock-in,拥抱云和IoT时代。
图五:多云环境下去中心化数据保护
➤ 基于数据中心集群资源的深度学习工作负载统一框架:实现深度学习工作负载在数据中心资源池上的自动化部署与执行,从而帮助用户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商业逻辑和深度学习问题本身。
图六:基于数据中心集群资源的深度学习工作负载统一框架
Dell EMC中国研究院的创新根据戴尔科技集团每年发布的重大技术方向作为上层指导意见,结合业界学术界发展趋势,提出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概念,逐步探索以及借鉴本文中分享的经验方法与流程,推进我们的创新研究。我们积极推进新概念原型的搭建以及测试,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成功把创新的成果转化给Dell EMC的产品团队落地,带来商业价值。
放眼未来,我们的研究项目将继续紧跟时代步伐,并不断演进。
相关阅读推荐:重新定义下一代数据保护!
如果您对当前页面内容感兴趣,
可填写“项目咨询单”,
进行专业咨询及帮助。
允许用户在我们的网站上移动以及提供访问诸如您的个人资料和购买、登录凭据以及网站其他区域等功能的访问权限。
用于了解我们网站上的用户行为,并展示与您的兴趣更相关的广告。
通过收集和报告信息,帮助我们了解访问者如何与我们的网站互动。
* 点击确认按钮或关闭Cookie弹窗代表您已同意以上内容。
8G 1TB SAS H330 DVDRW 495W
恭喜您,秒杀成功!
后续工作人员会与您进行联系
抱歉,您没有抢到!
您还可以参与其他产品的秒杀活动哦
请输入兑换码
请输入企业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
订阅成功
我们将每月通过邮箱发送资料报告发给您
请输入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